查看原文
其他

关于语文高考命题

王雷 非语文 2020-09-13
本来,不想对“语文高考命题”再说什么。
以前说过很多,希望它能有点长进。遗憾的是,十几年来,它反而变得越来越僵化,越来越弱智和反智,越来越套路化和模式化,实在匪夷所思,让人顿生悲凉之感。
语文高考命题如果只是展示命题人的浅薄和鄙陋,那也就算了,但它的危害之大和殃及之广却不容低估。
那样的选文,那样的试题命意,那样的答案编制,还有阅卷中的草菅人命,让整个语文教育彻底崩坏,让整整几代人的“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”迅速溃败。
“语文”能力是一切能力之母,“语文素养”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生活素养和生命质量,是人生意义之所系,价值观、幸福观和审美观存焉。摧毁语文教育就是摧毁人生。这是我向来的观点,而且越来越坚定。这是我所有关于语文教育的文章的出发点和归宿。
前天,一位老师说,他把一篇科技说明文阅读考题的原文拿掉,叫大家直接做文后的两道选择题,结果几乎所有人都做对了,有的根据常识,有的按照套路,有的连猜带蒙。这就叫现代文阅读题!
昨天,看到一位老师写的评论高考试题的文章,这是一篇名为《天嚣》的小说阅读题。他详细分析了试题和答案的欠缺和不妥之处,很有道理。但我认为更大的问题是选文。
像《天嚣》这种主题先行,胡编乱造,装腔作势,故弄玄虚的低劣小说拿来作为全国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文,在我看来,简直就是对文学的亵渎,对百万考生的戏弄,也是对语文教师智力的嘲讽,更是对语文教育的侮辱。
今天,刚刚在一个群里看到有老师们在叫苦,说《乡土中国》看不懂,说学生更看不懂,说这样的书离现实太远,离学生的实际太远,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云云。甚至有老师说:看不懂就背!
我不明白像《乡土中国》这样浅易的社会学著作,一个高中生居然看不懂,甚至连教师都看不下去,还说这本书脱离实际。其实,它写的就是实际,就是我们身边的事情,今天的现实中发生的每件事情几乎都可以在这本书(写于上个世界40年代)中得到解释,找到佐证。
上个星期,做了一次作业:读一个短篇小说,写一则评论。情况不太妙,大多学生对这样一个短短2000字的并不复杂的小说理解不到位,不准确,甚至完全读不懂。几年前我也做过这个题目,情况更糟糕,现在感觉要好一点,原因是本学期一开始直到现在,我就抛弃了教材里所有像《天嚣》之类的文章,鼓励学生多读经典名著,边读,边想,边写,还组织过多次课堂讨论,由此可见,通过多读,多写,多交流,是能够形成自己的阅读经验的。这个工作还需要继续。
多读很重要,读什么和怎么读更重要。然而,毋庸讳言,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。充斥在高考试卷中的像“天嚣”那样的选文和命题方式不可能不受到报应!这是我们已经看到的。
现在,我假设,他们不是真的坏,而是愚蠢,那我愿意提供一点命题的思路。
语文命题没有那么复杂,要考查一个人的阅读理解能力、分析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其实很简单,给他一篇文章,让他说说他的理解,就行了。舍此还有其他办法吗?哪有那么多琐碎无聊的问题?哪有那么多套路和技巧?
看到那么多教师,特别是年轻教师,不好好读书,而是整天琢磨那几篇垃圾文章,研究什么命题规律啦,答题技巧啦,我就替他们脸红。看到那么多学生,不好好读书,思考,讨论,而是整天在埋头刷题,什么方法啦,套路啦,我就替他们难过。
现在,新课标强调“读写”,这当然是对的;但新高考如何落实“读写”,却是一个问题。
解决的办法就是,我上面讲的,也是我以前多次讲到的:给一篇文章或片段,读完以后写自己的理解和想法。整个试卷总共3到5题,全是读写任务,要求各不相同,但务必明确具体。不需要专门的作文题。选文均来自古今中外各种体裁的名家名篇和名著。
至于阅卷问题,根本无须担心,只要培训、组织和监察得法,完全可以掌控。再说,教师的阅读、理解和鉴赏能力也该有点长进了,不能永远迁就他们,否则,语文教育水平永无提高之日。
随便说一句,“读写群”就是奔着这个目标去的,欢迎加入。
2019.12.15
【简介】中学生读写群
“读写群”任务和目的:“促进(自身和学生的)读写”。
谨慎加入:这是一个实名微信群,加我微信feiyuwen66,并请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和想法。
相关文章链接,点击可看——
两种阅读和两种写作
“语文”究竟是什么东西
撑起高中文学阅读的天空
终于把自己活成了一头猪
一场文明和灾难的赛跑
这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啊!
为什么要读《约翰克利斯朵夫》
这个办法比“回炉”好!
回炉,还是回到自身?
中学生读写计划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